徐悲鸿笔下最著名的马是《田横五百士》中的一匹骏馬,这批画作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情感价值。《徯我后》(又名“人民与领袖”)中也有两幅以战骑为主题的插图作品:一幅描绘了毛泽东在陕北窑洞前检阅骑兵部队;另一则呈现了一名战士牵着一头健壮的白马的场景。“古法”系列则是他探索传统中国绘画技法并融入现代元素的作品之一,《巴人汲水图》、《牧牛放歌曲》,以及那副被广泛传颂、象征自由精神的黑骥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马的形象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和力量象征之一,《诗经》中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之句;更是文人墨客抒发豪情壮志的重要题材。《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描述了西楚霸王骑骏马上阵杀敌的英雄风采;《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途崩殂",诸葛亮以战马来表达对国家大业的忠诚……可以说,“千里走单骑行侠义”,“龙驹凤辇展雄风”——这些成语无不透露出中国人对于良善俊逸马蹄声下的无尽向往和对英雄主义的崇高敬意。“画圣”、“人民艺术家”、中国现代美术奠基者之一的著名画家兼教育家徐悲鸿便是这样一位将这种情感融入其作品之中的大师级人物 ,他不仅通过绘画传达了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 更以其独特的画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艺坛 . 其中最为人称道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莫过于《田横五百士》、《峯翠我后》(即后来的 《 收租院 》 )等杰作 ; 而谈及其最具代表性的动物肖像 —— 那匹充满生命力 、 动感十足而又饱含深情的 “ 白衣黑蹄 ” ,则更是不容忽视的艺术瑰宝 : 它就是由我国杰出油画家——罗工柳所绘制的经典之作——《群馬》。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幅作品中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首先从艺术的角度看它的创作背景、技法与风格特点以及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代表 ;其次结合具体实例如1934年创作的初露锋芒的作品集(包括但不限于该系列中的其他代表作)来深入挖掘其中体现出的思想内涵及精神追求 ; 最后再将其置于当今时代下进行反思性解读以期为当下人们提供一些启示或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