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这一承载着千年文化韵律的艺术形式从历史深处走来,据传其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1602年左右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的刻写与书写方式;而真正意义上的“书”字则出现在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中,“籀篆之法”、“大小二隶”、章草等字体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永和九年”(公元354)的《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杰作之一。《颜氏家庙碑》、《祭侄稿》、米芾等人也为中国书画史留下了不朽之作……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发展演变和创新变革后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楷(正)、揩(硬)、隸 (古) 、 彔 (真 )等多种风格流派及技法体系 。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文字书写技艺与美学表达的完美融合体,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独特载体和情感抒发的媒介之一;更是华夏文明辉煌篇章的重要“写”手——以笔墨为工具、纸帛作舞台,“书”“画”,二者同源共流;“文房四宝”——砚台上的毛毫轻触宣纸上的一瞬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生动注脚: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发展成熟并最终形成一门独立的艺形式的过程令人叹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