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书法作品中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出自《诫子书》,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183-247年),他通过此句告戒自己的儿子要修身养性、追求高远的理想和境界。“宁静”、“ 恬惔”,即清心寡欲;“ 明智”,“知止”,在书写中,“笔墨纸砚皆为道场”——每一笔画都蕴含着对心灵的修行与磨砺;而一幅好的字画则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平静心境和对未来的深思熟虑之感——这正是诸葛亮的智慧所在:以心灵之平和来达到人生之大成——“非学无以致疑, 非问无知; 不积跬步 无至千里。”
在当今这个纷扰的现代社会中,"静"似乎成了一种奢侈,正如古人所云“心有灵犀一点通”,在这片喧嚣之中寻找一片净土,通过书法的艺术形式来体悟生活的真谛与心灵的平静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谈笑间樯蒿满目”或许正是对这种境界最生动的描绘。《道德经》中有言:“少则多、小胜大。”这恰似中国古典书画中所追求的一种意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无声处听惊雷”。
- 一. 书法之境 —— 清雅脱俗 :当人们手握毛笔触碰宣纸时 ,仿佛进入了一个超然物外的空间里 ,这里没有尘世间的浮躁 、 没有名利场的追逐......只有纯粹的艺术创作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在学习并实践传统国粹之一的 " 中国画式 ” 的水墨技法(即指运用浓淡水彩或黑白灰等不同层次进行构图布局)的过程中, 我们便开始了一段自我净化之旅: 从观察自然界的一草 一木到感悟人类社会百态 ;从模仿前人经典作品再到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这其中蕴含着一种哲学思想 : 以简单为美 ! 简朴而不失风度 ,自然而又充满韵味——这正是好作品的评价标准之一;也是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实践方式... 二. 心性修炼 — 内外兼修 :如果说任何技艺的学习都需要时间积累和技术磨练的话那么想要真正达到高深造次则需要更多是内在修为的提升." 非学也难矣!"(《论语·述尔篇》)这句话告诉我们仅靠外在努力是不够的要依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有所成就 ." 学而 不思者罔 ", 通过不断反思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而坚持练习则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心 和毅力 ......." 三更灯火五鼓鸡鸣", 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正是在无数个日日夜夜 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品质! “无欲速必达”,这也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候应该保持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内敛含蓄又富有力量感!" 三 . 人格塑造 -- 明德厚道 除了技术层面上的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格上得到升华。" 字如其人也 "," 文如其面 ". 一个优秀艺术家必定具备高尚品德和高尚情操;" 格调清新"、" 风骨凛冽". 这些词语用来形容他们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责任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四 .. 文化传承 – 源远流长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使得很多传统文化面临被遗忘甚至消失的风险但幸运的是像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且富含民族特色的事物依然能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和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份重任去保护并且发扬光大它们................. 『』 (1)(2)“……”等等都表明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对待生活和事业的态度和方法论原则—注重内外结合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强调社会责任意识弘扬正能量价值观!(3) 因此作为当代青少年来说更应该积极投身于此项伟大工程中去感受那份来自古老文明带来的智慧启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