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是艺术与历史的交响,描绘了西汉末年齐王麾下的将领——义无反顾、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这幅作品不仅在绘画技巧上展现了高超的艺术价值:如对光影的处理和人物的刻画等;更是在历史意义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徯我后》(又名“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则以更加宏大的视角表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以及人民的觉醒力量和对未来的希望寄托于新中国的建设者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一夫当关”(1930-42年间创作),则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武士精神的现代诠释以及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作品之一.
1937年创作的《田横五百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负伤兵》、《放下武器》(又名:《流民图》)等作品同样是他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战争创伤和社会苦难的力证之作。“古法新知”——这是他对自己创作理念的概括性描述,“取古今中外技法熔于一炉”,使中国传统绘面的精神内涵得以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注]本文将深入探讨几幅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杰作来解析其背后的故事及其在中国乃至世界艺坛的地位影响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